大健康產業業者注意!進口醫療器材前,請先判斷該產品是否屬於醫療器材管理!

  • 2025/02/10

隨著健康意識的提升,大健康產業蓬勃發展,許多業者看準商機,紛紛想引進國外的創新產品來滿足消費者需求。不過,你知道嗎?有些看似普通的商品,其實是醫療器材,進口前必須遵守相關法規,否則一不小心就可能觸法,面臨高額罰款!

根據食品藥物管理署(食藥署)的提醒,像是隱形眼鏡保存盒、保養液、洗鼻器、月亮杯、保險套、衛生棉條等商品,都屬於醫療器材範疇。如果你想進口這些產品,必須先取得醫療器材販賣業許可執照,並且確保產品已經通過食藥署的查驗登記,取得醫療器材許可證或完成登錄程序,否則可是會被處以新臺幣3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的罰鍰哦!

進口醫療器材,三步驟讓你輕鬆避雷!

為了幫助業者順利進口醫療器材,食藥署特別整理了「進口醫療器材三步驟」,讓你輕鬆避開法律風險:

一認:確認產品是否為醫療器材

在進口前,務必先確認產品是否屬於醫療器材。如果不確定,可以參考食藥署的「醫療器材分類分級查詢系統」,或直接向食藥署諮詢,避免誤踩紅線。

二查:查驗產品是否取得許可證或完成登錄

醫療器材必須通過食藥署的查驗登記,取得許可證或完成登錄程序後,才能在台灣販售。業者可以到食藥署網站的「醫療器材許可證資料庫」查詢相關資訊(連結:食品藥物管理署網站首頁 > 醫療器材 > 資訊查詢 > 醫療器材許可證資料庫 > 醫療器材許可證及登錄查詢)。

三申請:取得販賣業醫療器材許可執照

即使產品已經取得許可證,業者也必須先向地方政府衛生局申請「販賣業醫療器材許可執照」,才能合法販售。沒有這張執照,可是會被罰款的哦!

進口醫療器材,這些細節要注意!

產品標示與說明書:進口的醫療器材必須有完整的中文標示和說明書,包括產品名稱、許可證字號、製造商資訊、使用方法、注意事項等,確保消費者能正確使用。

不良反應通報:如果消費者使用後出現不良反應,業者必須協助通報「全國藥物不良反應通報中心」(通報專線:02-2396-0100;網站:http://qms.fda.gov.tw/),以保障消費者安全並履行企業責任。

產品品質與來源:進口時,務必確認產品的品質和來源是否符合台灣的法規要求,避免引進來路不明或品質不佳的商品,影響消費者健康與企業信譽。

合法進口,商機無限!

大健康產業的業者們,進口醫療器材雖然商機無限,但也充滿挑戰!只要遵循食藥署的規範,做好事前準備,就能避免不必要的罰款與糾紛,讓你的進口之路更加順暢。

以上,均可以加入台灣健康產業協會,成為團體會員,可享有一次免費諮詢的福利。